1. 首页
  2. 艺考资讯
  3. 编导艺考

摄影摄像基础教程—如何取景(一)

摄影摄像基础教程—如何取景(一)

编导培训中,一些学摄影摄像的同学比较困惑的一点就是该如何取景。当我们拿起摄像机拍照时,第一个环节就是取景。面对多处景色,该取哪个部分?有个人物需要去表现,应取他的全身还是半身?

有人认为,取景不就是眼睛看到的景物?和相机拍出来的不是一样吗?其实不是。因为你眼睛看到的景物是全景,它是一个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又有宽度的立体空间。而且,这个空间范围是比较大的。虽然我们眼睛的视角并不大,但由于眼睛是可以转动的,在头脑当中就形成了累计,看到的景物是个比较全面的场面。而取景则需要用相机里的取景器,要把看到景物的某一部分拍摄出来,这和拍摄者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

这里面除了选取的角度外,还受到现场声音、空气等周围环境各个因素的影响,甚至拍摄者或被拍摄者的心理因素都包括在内。而这些因素在照片上是不能表现的。因为照片只能记录一个平面的空间,虽然它可以表现一定的立体效果,但也是在平面上去表现的,它没有声音,也没有气味,当然更不能在取景中表现您的心情。

取景注意事项

一是注意相机和景物之间的距离。这个距离决定了取景的范围。

景别的分类:取景一般要分远景、全景、中景、近景、特写等五个景别。

一、远景。在拍一些大场面的风光照时,就需要取一个远景,因为远景可以表现气势。如果有人物的话,远景也可以表现环境,当然,有时拍摄整个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,比如所用相机是50的标准头,那么它的视角大概就在50度左右,如果镜头的焦距更广,它的视角稍微大一些,但是一般来说不会超过90度、100度,如果超过100度,拍出的图像就有些变形了。

注:焦距越长,视角越小;焦距越短,视角越大。

二、全景。在拍摄一个人物、建筑、植物或其他主体时,我们也可以把它拍全,即拉成一个全景。既然拍摄全景的目的是把所拍物拍全,那么相对来说所拍主体的形态就是主要的。

三、中景。所谓的中景拍人像,基本上就是拍到一个大半身,即拍到膝盖稍上部位。

四、近景。把镜头拉近景物进行拍摄。这时由于被拍主体被拉近了,所以这个主体的形态(如人物的面部表情),就能表现的更丰富一些。

五、特写。比近景拉得再近的拍摄手法,叫做特写。

这五个景别之间都有个过渡,拍摄者可综合利用它们进行拍摄。在拍人物或拍其他某个主体时,运用特写还是全景或其他,会有很大的差距。近景可把被拍主体的详细、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。特写可表现被拍主体的质感,如一些凹凸不平的东西,或其他细微部分。

二是注意相机的高度。相机的高度,决定了前景、背景和中景之间的高低关系。

在拍照时,还有相机高低或角度的问题。被拍物角度越高,机位的角度就越高,人或景和远景之间的关系,就形成一个高低的变化。机位升得越高,近处的景物相对来说就越低,远处景物相对来说升得就越高。如果相机位置向下放,近处的景物一定就往上提了,远处的景物就往下压了。这一点可通过调整机位高低和左右移动来体验一下。

注:机位越高,近景越低,远景越高;机位越低,近景越高,远景越低。

拍人物时,正常机位基本上和人的下颚同高。低机位就形成了仰拍,所拍人物就显高;高机位就形成了俯拍。注意,一般拍照片,不要把人物放在天空上,如果后面太亮,会显得脸很黑,当然也不要以有很强反光的水面为背景拍,脸也会显得黑。

此外,在取景时还要注意尽量使用前景。所谓前景,就是在被拍摄人物的前面还有一些景物。使用前景,可以达到前景、中景、远景三个景别一起在画面中出现,照片看起来有深度。

三是要注意相机的方向。对于一个景物也好,对于一个人物也好,你要考虑在它或他的哪个方向去拍照片。

所拍物不动,相机向右或向左移动,人和景物之间关系会发生变化,照片上的效果也会不一样。有的人在拍照时,总让人物移动,其实那样不好,因为人物一移动,他的姿态表情就会有些变化。倒不如拍摄者前后左右移动,效果会更好一些。

以上三点决定了拍摄者选取了一个什么样的景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艺考网站立场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nyikao@fox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