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艺考资讯
  3. 编导艺考

编导生学习视听语言必知:照明在影像中的作用

编导生学习视听语言必知:照明在影像中的作用

  我们在编导培训中会学习到视听语言。而照明是视听语言中作用很大的一部分。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知识就是照明在影像中的作用。

照明在影像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。

(1)曝光作用

照明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,使底片在冲洗之后,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,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,这也是灯光照明最基本的作用。在场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,有必要地、人为地增强场景中的照明,可以增强胶片的感光,提高画面的质量。

(2)造型作用

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,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、立体感、空间感等艺术效果。明暗对比强烈的灯光照明,可以塑造男性硬朗的形象;柔和的灯光,则用以塑造女性柔美的气质。

(3)构图作用

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,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,勾画平面、雕塑空间,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。17世纪荷兰画家伦伯朗的人物画,喜欢采用聚光法照明,把光线会聚于人物的面部,用来强调主体人物和表现画面的深度(如图2-18所示)。

(4)戏剧作用

布光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戏剧化效果,可以描写、表现环境,如影片《现代启示录》中,丛林表现幽暗,城市、美军基地则是明亮、宛如白昼;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,如影片《出租汽车司机》;可以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,如影片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马小军“再见画中人”时的窗前凝立、屋顶行走和走进门洞。“骑车送米兰”时用太阳接月亮的镜头,这些都很有戏剧化效果。此外,布光还可以作为叙事主体与核心,在电影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,光就成为了叙事的主体和核心。

例如,在影片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,布光已经远远不是完成上述三个任务。换句话说,电影视听语言中的一个要素“光”,在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,已经远远不是使胶片获得足够的曝光量,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造型上的美感,使画面中的人物具有戏剧化效果。这里,“光”已经成为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这部影片的电影叙事的主体与核心。

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的布光处理,主要分三种情况。

(1)室外布光

为了更好地表现影片的主题,室外布光多选择在大晴天、阳光充足、光线很“透”的情况下拍摄,如屋顶行走的镜头。

(2)室内布光

室内布光以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,营造和渲染一种温暖的、金黄色的布光效果。如马小军看到“画中人”照片的米兰的卧室、米兰洗头的水房、小姑娘跳舞的教室、莫斯科餐厅等

室内布光可以使人物的身体和面部阴阳反差分明、造型效果强烈。阳光洒在米兰的脖子上,特写镜头使我们看到米兰脖子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烁。通过电影中的布光和特写,将对一个女孩的歌颂和赞美表现得如此的激动人心,极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颂的人物(米兰),并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马小军心中的浓郁诗意和美丽爱情(如图2-22所示)。

(3)曝光过度

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光效处理。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,制作者有意使胶片的曝光过度

米兰身穿洁白的上衣,长辫子垂在胸前,胸前黑黑的辫子使白衣显得更加洁白,她目光如锥,凝视着马小军。突然,她笑了。

这组镜头一方面使用颗粒反差强烈的特殊胶片,进行高调摄影。另一方面,强烈的布光,使被摄主体米兰曝光过度。高调摄影和曝光过度,使米兰的黑发、白衣更加显得突出、强烈,从而更加增加米兰的美感和不真实的成分(“画中人”)。

这组镜头通过曝光过度表现了拍摄对象的美好,马小军对爱情的迷狂及当时的特殊心态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艺考网站立场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nyikao@fox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